九三学社南医大委员会主委殷国勇教授获“专科精英奖”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0-11-25

11月25日下午,由环球时报、生命时报、伙伴医生联合主办的“2020敬佑生命·荣耀医者第五届公益活动盛典”在人民日报社北京总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位医者典范及各界嘉宾参会,共同见证了属于医者的荣耀时刻。会上传来喜讯,九三学社南医大委员会主委、一附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国勇教授、李军教授获“专科精英奖”。

为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美德,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医生、理解医生、尊敬医生,树立医者典范,重塑尊医重卫的社会风气,生命时报社自2016年发起首届“敬佑生命•荣耀医者”公益活动,得到了医疗界的广泛支持和高度认可。

本届评选活动于9月17日以线上形式启动,共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97家医院、429位医务人员、41个诊疗团队报名,报名人数创下历届最高。

本次专家评审团由7位主席团成员,17位院士、国医大师,36位三甲医院院领导,23位中华医学会主委及权威专家评审,5位媒体领军人物组成,保证了评选结果的权威性。最终经过专家评审、终审团终审,共190名医者及团队获奖。

与往届不同,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舍“小家”为 “大家”,坚守岗位尤显担当。为此,本届活动也作出特别调整,为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增设“战疫先锋”和“最美院感疾控人”两个奖项;“专科精英奖”也突出了在抗疫中承担重要任务的科室。

殷国勇——“专科精英奖·骨科”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中心技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会长,擅长脊柱各类疾病的诊疗,尤其是微创和机器人辅助下脊柱手术,长期致力于脊柱脊髓损伤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

殷国勇: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每一个患者挺直腰杆

“我想让弓背低头的患者眼中不再是黄土飞沙,我想让每一个患者都能挺直腰杆,无论是少年还是迟暮,我想看到他们抬头仰望浩瀚星辰时的眼神。”这是殷国勇的一生的追寻,也是所有脊柱外科医师的心声。

不忘初心,投身医学事业

20年前,原本在国外从事科研工作已小有成就的殷国勇毅然决然放弃国外绿卡,动身回国投入临床工作,因为在他的耳边时常会响起入学时的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他想用余生服务祖国人民的健康。从科研人员到临床医生,他匆忙转变身份,努力兑现“敬佑生命、守护健康”的誓言。巧合的是,当时我国脊柱学科才刚刚起步,急需一批青年人才,带着一腔热情,他来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踏上了他作为脊柱外科医生的新征程。

医者仁心,让大山里的孩子“挺起”胸膛

脊柱侧弯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手术治疗对于特定患者是唯一途径,但花费大、风险高。2015年起,江苏省人民医院连续举办“仁医行动”慈善手术项目,一位纳西族小姑娘得到了免费手术的机会。此前,她5岁时罹患脊柱侧弯无法笔直站立,到了12岁身高还只有幼儿园孩子大小,家庭因贫困无法负担手术费用,小姑娘的病情一直未能治疗。

由于畸形严重,手术开展了近十多个小时,终于在晚上七点左右成功结束。殷国勇不顾一天的疲乏和饥饿,一直等到患者苏醒,明确患者双下肢能够活动后才离开手术室。此时,白天已成黑夜,焦虑不安的患者家属在看到他时立刻激动起来,殷国勇拍了拍患者父亲的肩膀说:“手术很成功”。说完如释重负——他没有辜负一个父亲的信任。没过几天,一个抬头挺胸的小姑娘从病房走出,“没有什么比这更充实快乐了”,殷国勇悄悄地对周边人讲,这是他对工作最大的索求,也是他“医者仁心”的生动体现。

科研攻关,实现临床突破

进入临床后,有着科研背景的他敏锐地瞄准了当时国内脊柱疾病治疗存在的短板问题,果断开展相关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借助于前辈的前期探索和积累,通过不断创新并克服多种技术困难和瓶颈,共同发明了椎体骨扩张器,填补了我国在治疗压缩性脊柱骨折相关产品的空白,缩短了这一领域与国际同行的差异。目前,该产品已在全省医院广泛使用,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针对临床上脊髓损伤又一难题,殷国勇十年如一日展开了对脊髓损伤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提出了脊髓损伤微环境紊乱的理论体系,开发了能够用于治疗并且具有临床转化前景的药物缓释载体。为表彰他在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的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2019年江苏省政府和中华医学会分别授予殷国勇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医学科技二等奖。

坚定爱国,助力国产技术推广

随着达芬奇机器人在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技术势在必行,但是该引进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国外产品技术相对成熟且已有应用基础,国内虽有类似产品,但应用上是空白......殷国勇力排众议:“做医生不仅要看好病,也要有爱国情怀,为本土的科技应用及推广做出贡献,这样才能推动国内医疗设备技术的进步,才不会让核心装备受制于人。用得不好发现问题,才能让产品不断完善,后期才有可能在国际上抢占一席之地。”事实证明,殷国勇的决定是正确的,国内机器人同样能够满足临床需求。随着大量的临床应用,殷国勇带领科室建立起覆盖全省范围的骨科机器应用示范基地,形成了一整套机器人手术相关技术和操作标准,承担全省医院的机器人应用培训任务,为国产机器人推广贡献江苏力量。

甘为人梯,培养青年人才

为了学科能够持续快速发展,殷国勇狠抓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组织科室常规开展文献汇报会,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授课,他甚至会专门抽出时间从科研设计、实施到论文撰写等多个方面为青年医生提供帮助。正是在他的带领下,科室用最短时间发展了一支由中青年医师组成的科研队伍,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了数十篇高水平的研究文章,同时也申请了多个国内重点基金项目。

“医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临床的实际需求,更来源于患者眼中乞求治愈疾病渴望而又无助的目光”。因此,临床工作中,他勉励年轻医生将临床困难转变为创新动力,探索新技术,发明新工具,为病人服务。“了解病人的痛苦,才会时刻提醒自己的努力对他人的重要性,才能让自己少犯错误”,这是他常说的口头禅,也是对青年医生临床工作的要求,更是他对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的践行。